微信关注
智能客服 服务热线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航信动态
通知公告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试对我国工业园区产业链整合生产性服务业问题的认识

  实现“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以经济复兴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结构问题是当前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全局性瓶颈,中国经济只有调整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当前,中国已确定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现代公司竞争已上升为产业链层面的竞争,曾作为改革前沿的产业园区要想顺应新常态下的市场需求,迫切地需要产业链理论指导,因此必须抓住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工作。而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产业园区产业链的所有的环节,是产业园区产业链上最具活力与潜力的环节,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产业园区产业链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产业链理论自身的内涵还不清晰,这已成为产业链研究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对我国产业园区产业链整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的探讨,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如有不周之处敬请提出批评和指正意见。

  一、关于产业园区产业整合概念的提出。产业园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政府推进的方式陆续设立了多种类型的工业园区,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到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大学科技园等。除国家级各类园区外,地方也发展了大量的工业园,例如江浙一带的特色工业园,珠江三角洲出现专业镇等。我国园区通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并且有些园区已走向专业化的过程,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工业园区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并逐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已确定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园区成功转型的重要方法。生产性服务业是专业化分工和工业化的产物,产品产业链上的设计研发、市场调查与研究、信息处理、原料采购、订单处理、物流、技术服务、营销、售后,以及融资等环节都属于生产性服务的范畴,可见生产性服务慢慢的变成了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这些环节处于产业链的中高端,附加价值高,获利能力强,慢慢的被企业所看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依存度及产业体系演变的趋势取决于生产性服务在产业链上的地位,包括其所占的比重、掌控性、链条的迂回度及链条的粗细等。

  中国绿色经济陈玉荣博士认为制造业价值链上关键服务环节缺失是目前中国产业体系升级的主要症结所在,而制造业升级,解决方案在制造业之外。可见,基于产业链视角来研究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意义重大。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已超越了70%,且生产性服务业增速也明显高于服务业整体,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了全球价值链,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德国、加拿大和韩国等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了从产业链的角度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园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中国格外的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2014年8月6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体系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目前,中国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业园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乏力,市场发育不足;二是产业园区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环境营造不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其主导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层次偏低,不能够满足产业园区发展的需要;四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不突出,没有抓住关键环节。

  其实,关于产业链的思想最早出现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有关分工的论述中,尤其他举的“造针”的例子,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产业链的功能。而为产业链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恩提出的“结构—行为—绩效”理论。虽然产业链的思想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但西方学者只是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了与产业链相关的价值链、供应链等方面的问题,而对于产业链本身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状态。我国学者宋武最早提出了产业链的概念,进而时我国学者对于产业链的研究逐渐铺开,并从最初的农业拓展到信息技术业、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产业、物流业、制造业、生物制药产业等所有的领域。成德宁对农业产业链整合问题进行了探讨;胡汉辉对电信产业链的多维度进行了探讨;曾可昕以构建共享要素平台为核心的产业链治理,可促进群内各相关主体之间交易费用的降低和共生利益的形成,从而化解市场失灵,实现外部经济的由降转升,这一逆转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等测度予以初步验证。对于产业链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大多分布在在产业链的内涵、类型、运行机制、纵向关联、优化整合、区域应用等方面。杜龙政和李石将产业链界定为资源驱动型、市场主导型和技术主导型三种基本类型,提炼出资源、市场、技术、协调四种关键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链治理的三种基本模式。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率先开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到了20世纪80年代,生产性服务业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是研究大多分布在在国家、省际、中心城市层面,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视角,虽然在一些文献当中提到了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对这一角度的研究还是任重而道远的。Drennan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提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会以服务外包等方式增进本区域企业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还会使本区域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数据统计资料,国内学者对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还比较浅显,一些文献只是在论述产业园区的发展对策时提到要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杨大庆以株洲高新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提出将园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王国顺认为工业园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园区企业获取优质的外部资源,并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点。国内学者对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无论是系统性、深入性还是实证性都明显不足,尤其从产业链整合视角来研究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更加稀少,希望笔者的研究可以填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生产性服务业整合产业园区产业链的理论逻辑。产业链是通过经济、技术、社会关系或法律关系将同一产业内或产业与产业间的不同企业联结在一起,实现附加值增值并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协调合作的生产服务体系。产业链整合则是以链条上的节点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链主导企业,根据产业链内生机理,企业间协同运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企业对资源控制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产业链整合的效果。本文研究的产业链是产业园区范围内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相互关联的各个产业、企业等组成的链条。

  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园区产业链中的功能定位。一条产业链由若干环节组成,经济学家的“6+1”产业链理论将产业链的环节划分为7个,这些环节是指产品的研发、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6个环节加上产品制造1个环节。在这个产业链的构成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园区产业链中最具黏合力的要素,它可以将整条产业链更为紧密高效地联系在一起。结合产业园区整条产业链条的构成,我们显而易见,产业园区产业链的所有的环节都与生产性服务业有不一样程度的联系,可以说产业园区产业链条上的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其理论逻辑是产业链体现了从生产原料到最终产品价值不断增值的过程,能够说是以产品价值的创造和传递为基本导向的。中国绿色经济陈玉荣博士运用价值分析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园区产业链优化整合的理论逻辑。从理论内涵来看,生产性服务是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是通过生产的迂回延伸与不断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来实现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园区产业链优化整合的提升作用主要是以其向产业园区产业链的价值渗透或延伸的方式来实现的,表现为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产业链条上附加值高的中心环节逐渐转移到服务环节,是因为买方市场格局决定了我们要注重最终产品消费者的需求,而相对于产品本身,消费者越来越看重产品附带的服务效益。“微笑曲线”理论认为,位于产业链两端的前期设计研发环节和后期营销售后环节普遍附加值高、获利能力强,而加工制造环节普遍附加值低、获利能力差。企业只有注重“微笑曲线”两端的高的附加价值环节才可以获得高的获利能力,才能走向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产业园区产业链的所有的环节,是最具活力与潜力的因素,可以说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园区整条产业链的核心和关键。

  以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切入点,一方面能够通过园区生产性服务业本身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园区产业链的发展,使园区产业链的“微笑曲线”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两端延长,提升产业园区产业链的附加值,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黏合剂”“润滑剂”作用,使产业园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间的联系变得更加顺畅而紧密,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提升效率。文后图体现了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园区产业链的影响过程。

  三、对目前我国产业园区产业链整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途径问题的探讨。根据对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分析,提出基于产业链的园区集群化战略,即鉴于我国工业园区目前的阶段性特征,应以打造产业链为基础,促进园区大中小型企业紧密结合、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的形成,使园区的产业组织功能得以发挥,推动园区从单纯的产业集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园区各类企业通过产业链进行职能分工与合作,形成贯穿于整个链条的价值流、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创造链条的整体竞争优势。产业链上各要素单元的流动与整合使得园区企业整体价值大于单个企业创造的价值之和,逐渐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国创新科技园,乃至产业园区生产服务的投资环境,也会随着开放合作时间的增长、深度的增加而不断提升,变得更加亲商、务实和市场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目前我国产业园区产业链整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必须促进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增长。在全国各类园区清查整顿的基础上,园区的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集约化,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根据地方资源优势及发展目标,重新设定一些标准,将现存的园区进行分类整合,健全其功能,提高产出效率。在城市内部将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工业园等进行有机整合,建设新型的高科技工业园。对各类园区的整合,要突出高技术与产业化相结合的特点,注重产出效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速市场化进程,增加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生产性服务市场化就是促进产业链条上的服务环节和服务活动由内部提供向外部市场获得转变的过程,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办法。可以鼓励产业园区企业延伸产业链,剥离非核心业务,培育为制造企业提供专业生产性服务的独立企业,达到新市场主体培育的目标,也能够最终靠加快推进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服务外包来扩大生产性服务内需,壮大本土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另一方面则要强化产业园区产业融合,增加生产性服务需求,即延长产业链,实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及产业链上的融合,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推进以知识、技术、信息等服务要素在产业园区产业链上的有效应用。并且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公共信息共享平台。

  其次,营造适宜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一是要重新认识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服务引导制造”的观念,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来整合园区产业链,实现园区产业链竞争能力的提升,从战略格外的重视“服务引导制造”这一观念在产业园区的贯彻,形成产业园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先行的态势。二是加大对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通过资产金额的投入、税收减免、进出口优惠等政策支持为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产业链招商是一种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式,它按照产业链各环节的要求吸引投资者,逐步建立以产业间投入产出为纽带的经济系统。在明确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根据产业链各环节的要求,进行针对性招商引资,坚持以分工协作、本地结网来安排项目,是促进园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有效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制定产业链招商的具体方案,针对园区的发展状况可依据产品、市场或关键技术等为主线实施产业链招商。对于我国大多数园区来说,技术的影响目前相对较弱,立足地区优势、面向市场、致力于特色产品的制造是体现园区生命力的关键。因此,以产品为主线进行产业链招商,关注产品各制造环节关联性和协调性,是较为现实的一种措施。三是放松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准入管理机制。一方面,可以积极引入自由竞争机制,减少行业垄断,增强企业活力;另一方面,要理顺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管理部门与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促使政府职能转变。四是注重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教育培训,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土地资源匮乏、环境压力增大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制约因素,提高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加速产业升级的步伐,鼓励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才,完善职业培训教育,有利于发挥我国产业园区生产服务业的土地、劳动力、原料、能源等比较优势,通过承接生产制造业转移,发展经济并扩大就业。

  第三,结合产业园区自身的比较优势,抢占生产性服务业高端领域。一是从国外引入高端服务业,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主要思路有:直接引进附加值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来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通过引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技术来实现服务业的全面提升;主动承接国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二是通过技术或产业融合来催生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催生高端服务业的思路有:不断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培育知识密集型的高的附加价值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推动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将专业方面技术服务等新兴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作为重点;利用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的优势,实现重点领域产业链的延伸,建立前期研发—后期销售—售后服务全面的高端产业集群。三是通过升级传统业务来实现服务业向高端领域的渗透。在此种方式下,要不断促进高新技术与传统服务业的融合渗透,重视软实力的培育,提高生产性服务管理与技术的综合水平。

  第四,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突破。现阶段,应重点发展附加价值高、获利能力强,位于产业链两端的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业与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具体来讲,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要遵循培育品牌、获得政府支持和增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三个基本方向。商务服务业位于产品价值链的高端,有较高的附加价值,可以直接为产品生产制造及服务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商务服务应重点发展市场调研、会展服务、管理咨询等现代商务服务业。

  金融业与科技服务业应主要以集聚的方式来发展,其中金融业发展应将现代金融服务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健全长期资金市场体系,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机制。培育引进财富管理机构,探索全国性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市场。设立新兴起的产业、蓝色经济、现代服务业股权互助基金,发挥市级创投引导基金作用,壮大产业股权融资规模。发挥国有融资担保企业骨干作用,鼓励区市设立担保企业,完善“政银担企”四方合作机制,对合乎条件的担保机构开展的融资担保业务,最高按照业务额1.5%的比例给予财政资金补助,重点向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业务倾斜。对民营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国外长期资金市场首次公开募股,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补助,对在“新三板”挂牌给予最高7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中小微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后实现直接股权融资的,按实际到位资金3‰的比例给予一次性补助,每家最高不超过30万元。现代物流应重点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建立健全现代物流信息网,即加强服务业的集聚式发展,构建辐射全国的物流通道体系,建立县级区域物流中心,积极扩展商贸物流,突出发展产业物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在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们国家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点是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十三五”期间拓展浙江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方法,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举措,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为此,依靠服务商与平台、网商、传统产业、政府的有效互动,构建了新型的电子商务生态,既有效促进了就业,又为实现我们国家现代化提供了方向与出路。

上一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理论与路径 下一篇:助力培育千亿级警安法务科技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