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智能客服 服务热线
产品与解决方案
金税产业
智慧产业
网信产业
金融科技服务产业
首页 > 产品与解决方案
产业互联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召开前夕,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发表公开信称: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而其主战场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马化腾的这一判断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产业互联网”一时之间成为各界争相讨论、媒体竞相报道的热词。

  如果我们对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比较熟悉,就会知道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早在2000年,硅谷的沙利文咨询公司就提出了“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在他们的报告中,产业互联网被定义为用复杂物理机器、网络化传感器及软件实现的制造业企业互联。不过,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一概念并未受到重视。直到2012年,通用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产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的报告,对产业互联网重新进行了介绍,才让这个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由于在英文中,“产业”和“工业”都是同一个单词“industry”,加之产业互联网的最早应用大多分布在在工业领域,因此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时,被译成了“工业互联网”。后来,工业互联网的概念逐步和德国“工业4.0”的概念融合,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通行翻译。不过,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原始文献,就显而易见产业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并不止于工业。至少在通用电气的报告中,它就涉及航空管理、医疗等领域。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而在第三产业中的很多行业,产业互联网的有关技术依然是适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不应该局限在工业领域,否则就可能低估其发展的潜在能力,限制其发展。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蕴含着更为巨大的商机。对此,我们大家可以从两者的连接数和应用程序需求量来窥得一些端倪。消费互联网的连接对象主要是人与个人计算机、手机等终端,其连接数量大约为35亿个,而产业互联网连接的对象则包括人、设备、软件、工厂、产品以及各类要素,其潜在的连接数量可能达到数百亿。从应用程序的数量上看,整个消费互联网现有的应用程序只有几百万个,而据估计,仅在工业领域,产业互联网需要的应用程序数就高达6000万个。

  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来看,产业互联网的意义要比消费互联网更为重大。从功能上看,消费互联网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连接消费者,帮助既有的产品更好地进行销售和流通。尽管它也会对生产产生促进效应,但总体来说这种影响依然是间接的、有限的。相比之下,产业互联网对生产的影响则更为直接,也更明显。通过借力互联网,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传统公司能够更好地设计满足那群消费的人需求的产品、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更快捷地实现产品的物流和销售,从整体上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生产效率。这对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潜力十分巨大,但相对于消费互联网,其发展却比较滞后。除了技术因素外,这和产业互联网本身的特征有很大关系。

  第一,各产业都具有自身特征,这使得产业互联网很难实现规模优势。虽然产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潜力巨大,但由于产业的情况各异,因此具体到每个产业,其市场却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进行建设的规模经济就难以实现,投资很难得到回报。

  第二,产业互联网对产业组织的变革有很大要求。如果没有组织的系统变革,单靠信息系统和技术来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难度很大。然而,组织变革并非易事,难以在一朝一夕实现。

  第三,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很难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实现单点突破。在消费互联网中,企业的盈利模式相对简单,只要开发一个软件,开通一个应用程序,就可以让用户来下载,通过增值来获得收益。这种模式很简单,很容易复制,可以迅速扩大规模。但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却很困难,一个模式的成功往往需要其他产业和企业的配合,因此很难迅速发展。

  要突破以上种种限制,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就必须综合发挥政府、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企业这三者之间的力量。

  首先,政府、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应当积极合作,探索产业互联网的底层架构标准。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中,可以借鉴哈佛大学两位教授鲍德温和克拉克所提出的“模块化”理论。一个产业的设计规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架构层面和应用层面:在架构层面,需要有一套统一的规则,以使企业之间避免不必要的协调成本;在应用层面,则可以采用模块化,让具体的应用开发者设计自己的规则。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中,这个思路是完全适用的。尽管由于产业的差异性,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但是如果有了一套统一的底层架构标准,那么整个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市场就变得足够大了,企业进行相关建设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至于这套底层架构标准怎么定,就需要政府、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企业共同探索。

  其次,传统企业应着力加强对企业组织体系的改造和创新。应努力实现企业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型,从而提高企业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只有当企业的组织结构足够灵活,才可能有效地应对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拥抱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变革。

  再次,各类主体之间应当加强协作,共同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不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各类主体之间彼此配合、协调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力求对相关技术标准达成共识。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减少企业的协调成本。

  最后,政府应当通过产业政策对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进行扶持,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进行补贴。产业互联网的建设是具有巨大正外部性的工作,如果仅依靠私人企业,就会出现投资不足的困境。因此,政府应当积极介入、大力支持,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尽管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方面和互联网公司的共同努力,但是在实践当中,究竟由谁来主导依然是个问题。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应该由从事具体产业的企业来主导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其理由很直接:因为这些企业拥有更多“本地知识”、更了解本行业特征,因此在制定相关策略时更有针对性。然而在笔者看来,这种观点却值得商榷。诚然,从事具体产业的企业更熟悉本行业,但是它们却往往对更大范围内的情况缺乏了解,很难把握本行业之外的供需、产销信息,也很难理解本行业之外的技术变迁。而相比之下,互联网公司在这些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因此从建立连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由互联网公司主导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可能会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在实践中,行业巨头和互联网公司都在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但两者的路径很不同。前者的思路主要是进行数字化转型,构建企业的数字工业能力,再将企业内部取得的相关经验逐步外化,推广到整个行业,其最著名的代表就是通用电气。而后者的思路则是分析消费互联网领域搜集到的海量数据,根据结果设计相关的工业产品,同时构建平台,为工业客户提供服务,其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谷歌。

  那么,这两种路径哪一种更成功呢?从名声上看,前一种路径似乎更有效些。例如,通用电气就建立了著名的Predix平台,建成了“边缘+平台+应用”的完整架构,为很多工业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在Predix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整个工业互联网的圈子都言必称Predix,而做工业平台的企业更纷纷以Predix为榜样,向Predix对标。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最近通用电气却决定将Predix平台出售,理由是这个平台其实叫好不叫座,难以为企业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而在国内颇为著名的德国“工业4.0”下的工业互联网建设,似乎也难以找到十分成功的案例。根据一位刚刚从德国考察回来的专家介绍,目前德国“工业4.0”的优势还是在自动化方面,而在机器和物的互联上做得还是较为平庸的。

  相比之下,谷歌的工业化似乎做得更为成功。近几年,谷歌收购了多家机器人企业,将其本身拥有的海量技术与物理世界充分结合,将业务逐步从虚拟的互联网领域拓展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谷歌的产品已经包括了工业机器人、仿真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无人车等——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工业产品,而不仅是虚拟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了。

  从以上几个案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互联网公司更适合引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它们应该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上一篇:金融业是首都第一支柱产业但今年却 下一篇:再也用不着忧虑找不到车!华为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