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智能客服 服务热线
产品与解决方案
金税产业
智慧产业
网信产业
金融科技服务产业
首页 > 产品与解决方案 > 金融科技服务产业
产业金融如何服务产业优化升级

  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我们国家的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离开制造业,需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产业金融作为产业与金融结合最紧密的重要经济领域,怎么来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成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适配性的重要内容。

  在产业金融领域内,产业是基础和根本,金融起到催化剂、润滑剂和倍增剂的作用,在良性循环模式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实现“1+1﹥2”的效应,带动产业规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产业金融是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由路径。从不同角度看,产业金融具有不一样的内涵:从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角度看,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背景下,凭借一系列金融业务活动来推动特定产业的发展,全方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从风险防范角度看,产业金融不仅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耦合,更有两者协调有序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是金融发展的基石,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原则,避免金融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倒逼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产业金融发展迎来巨大契机,也面临重大挑战。只有金融体系结构与产业经济结构高度匹配、深层次地融合、良性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对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支撑作用。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势头得到一定效果遏制,高风险银行的总资产目前仅占银行业总资产1.4%,金融脱实向虚、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患仍未消除,部分行业处于周期底部,个别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加大,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对此,产业金融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新发展理念,明确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树牢规则、划清底线,推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打造产业金融升级版,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和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优化监管框架顶层设计,强化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监管协同联动,对于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产业金融呈现科技化、资本化、垂直化、生态化发展的新趋势,在应对变革、促进创新、提升效率和实现共赢的同时,相应风险的累积程度和传播速度逐渐放大,风险传播机理更为复杂,对金融监督管理及时性、有效性、全面性和专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监管框架顶层设计,需要着眼于产业领域的专业性、科学技术进步的复杂性、风险管理的差异性、跨界风险与合规的统一性四个方面展开。科学把握产业金融形态和本质规律,推动金融监督管理与时俱进,既要避免因治理手段简单生硬而扼杀产业金融发展需求,也要转变治理观念和方式方法,探索建立风险预警和跨部门协同处置机制,及时准确识别研判处置风险,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风险可控能控在控,不断的提高监管效能。

  产业金融发展历经三个阶段,从直接面向单点客户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演进为沿产业上下游布局的产业链金融模式,近年来逐步形成以产业为核心、以平台为拓展方式的产融生态圈模式。资本化是产业金融的重要趋势,资本的不断集聚催生了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平台和金融中心等市场主体。这一类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具备其必然性、创新性,而其监管,尤其是对资本和风险的穿透监管,应被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产业金融发展风潮遍及各类行业,一些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机构通过金融控股平台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资金成本,丰富和完善了金融服务,有利于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和产业链的需求,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但在实践中,也有少部分企业盲目向金融业扩张,内部治理失效,市场行为失范甚至违法违规,债务杠杆高企,隔离机制缺失,资金脱离实体经济空转,造成金融行业秩序混乱和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因此,要逐步完善对金融控股平台监管的规章制度,填补规则空白和漏洞,不折不扣落实准入管理和持续监管,提升制度执行效能,有利于防范风险交叉传染,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经济形态,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金融生态,产业金融通过更好地赋能实体产业,才能真正体现其存在价值。因此,优化产业金融发展生态,需要企业和监管一起努力,把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和促进人民生活改善作为第一要务。面对市场环境和监督管理要求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变化,产业金融相关企业要立足主业,找准自身定位,聚焦目标客户群,创新商业模式来构建自身独特的产业金融服务优势。要更看重发挥金融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重视资产金额来源和运用的稳定性、合规性、有效性、安全性,慢慢地增加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关联交易、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和管控。着眼于长远,面对新经济形态、数字化浪潮和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多样性、变迁性,产业金融企业要不断思考自身在新产业生态中的定位和经营管理模式,制定更加彻底的转型升级战略,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更好地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和民生改善。(俞华军)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所有的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稳步的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确保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上一篇:什么是金融 下一篇:金融市场具有哪些功能 各自的内涵